近日,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 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 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释放中长期流动性超过 5000 亿元,进一步保障市场流动性充裕,有望推动股市复苏。机构认为,中秋、国庆旺季即将到来,或是解决白酒行业库存较高、批价倒挂问题的关键时间点。中长期看,宏观经济复苏在途,消费逐渐回暖,白酒、啤酒等消费品板块将受益。
宏观层面:经济渐进式修复,情绪持续上扬
从宏观层面看,当前经济依然承压,产需有序恢复带动企业预期。23Q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8.2%,比 Q1加快 2.4pct,疫情的延续性影响到 Q2进一步消散。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收入是就业的函数,就业是企业投资发展的函数。从根本上说,企业信心不足,则居民消费预期则难以改善。从经济先行指标 PMI来看,一季度处于扩张区间(1-3月分别为 50.1%/52.6%/51.9%),二季度则进入收缩区间(4-6月分别为 49.2%/48.8%/49.0%)。根据国家统计局 7 月的调研,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占比连续 4个月上升,本月超过五成,市场需求不足是当前制造业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制造业发展恢复基础尚需稳固。
消费是收入的函数,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不断提升。企业端的投资增长和发展不能一蹴而就,扩大内需将主要依靠消费,而消费增长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在疫情持续冲击下,民企吸纳就业的能力被削弱,导致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放缓。疫情三年里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长4.3%,低于疫情前最低(2019年)5.8%的增长水平,而 2018年之前增速在 6%以上。今年 Q1/Q2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 2.7%/4.7%,增势向好。
政策促消费信心坚定,提振市场信心。自国家发展改革委7月 30日会议明确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促消费扩投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夯实经济安全根基、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六方面任务以来,市场信心得到一定提振。此外,国常会强调“要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根据不同需求、不同城市等推出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举措”。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行业规模大、社会影响面广、上下游产业链关联行业众多,房地产行业景气回升能够带动白酒商务消费,对中高档白酒需求有一定拉动作用。在当前宏观层面仍缓步修复、白酒基本面平稳的背景下,白酒走出修复期的内驱动力相对有限,政策促消费措施的出台落地成为有力的外部引擎。随着政策不断落地,消费复苏驱动板块 H2向好、市场情绪持续回升。
营收与净利润:高端酒整体稳健,区域二线龙头增长强势
多数企业增长稳健,报表端体现较好韧性。23H1白酒板块营收同比增长 16.2%,净利润同比增长19.4%;23Q2 白酒板块(除港股珍酒李渡以外)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4%,净利润同比增长 19.7%。与 22H1相比,白酒上市公司的营收与利润增速有所放缓。
真实营收、合同负债与现金流:高端酒韧性依旧,次高端分化明显
基于行业先款后货的经营模式,合同负债/预收账款代表着经销商的打款意愿,故以收入+预收及合同负债变化的口径估算真实营收。高端酒方面,五粮液23Q2真实营收增长 3.8%,增速显著放缓,但合同负债同比增长 94.5%,终端动销较好恢复下,后续的增长稳定性仍较强。贵州茅台和泸州老窖 Q2合同负债同比有所下降,真实营收增速估算为 9.7%/20.4%,老窖表现亮眼。
全国化酒企扩张不减,区域龙头单商规模与经销商数量双增
泛全国化的次高端分化明显,区域龙头单商规模与经销商数量双增。其中,次高端中,山西汾酒、舍得酒业经销商数量同比变化不大,但单商体量同比分别增长21.0%/17.4%;水井坊及酒鬼酒经销商则数量较 22H1增长较多,但单商规模下滑,主要新经销商以中小商为主。区域龙头中,苏酒、徽酒的单商规模及经销商数量保持双增长,其中单商规模增速更大。而金徽酒和金种子在基地市场的份额仍相对较小,当前仍在铺货阶段,经销商数量增长对营收的驱动力略大于单商规模增长。
今天带来这么一只白酒龙头,让我们来看看该公司的投资逻辑:
1、公司是清香白酒鼻祖,先后五次上榜全国评酒会,开启品牌复兴的新征程。
2、2017 年公司开始大力发展省外市场,加大对长江以南市场的攻势,深度推进清香品类全国化。
3、公司拥有14.5 万吨实际产能,新增产能项目为十五五奠定基础。
(来源:东方证券、华福证券)
粉丝特惠:好股票APP五个热门产品任选一款,体验五天!欢迎下载注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