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巨丰内参 股民学院 数据研究 好股票 投资者教育 关于我们
咨询与投诉400-633-5058
首页 > 巨丰内参 > 证券要闻 > 正文

管涛:中国投资者减持美债的真相

2023-06-05 15:04
导读近年来,关于中资减持美国国债的市场传闻不绝于耳。那么,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呢?

近年来,关于中资减持美国国债的市场传闻不绝于耳。那么,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呢?笔者拟主要结合美国财政部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中的存量和流量数据对此进行分析。

新世纪以来中资美债持有规模先升后降

根据TIC报告关于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债余额的存量统计,中国投资者持有美债余额于2002年8月突破千亿美元大关,接着用了不到六年时间于2008年4月突破5000千亿美元大关,然后再用了两年多的时间于2010年6月突破了万亿美元大关。到2013年11月底,中资持有美债余额达到13167亿美元,刷新历史纪录。无疑,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后,美联储三轮量化宽松,全球低利率、宽流动性是中资持有美债余额增长最快的时期。

2013年11月之后,中资持有美债余额见顶回落。到2022年4月,中资持有美债余额跌破万亿美元大关,结束了连续142个月持有美债余额过万亿的历史(日本投资者迄今也仅有137个月)。此后,中资持有美债余额低至2023年2月的8488亿美元,3月份小幅反弹至8693亿美元,较历史峰值下降4474亿美元,减少了34.0%,跌至2010年5月以来新低。

从外资美债持有的中资占比看,2007年6月~2016年5月间,除个别月份外,中资占比都在20%以上,中位数为22.0%,2011年7月曾经高达28.2%,到2023年3月降至11.5%,为2004年9月以来新低。2008年10月~2019年5月,中国有106个月是美债第一大外国投资者,之后才将这个位置让给了日本。

从期限结构看,外资美债持有中,短期美国国库券持有占比长期在10%以上,2012年初~2023年3月的中位数为11.6%,最高于2020年8月达到14.8%,到2023年3月仍有12.7%。而中资美债持有中,短期美国国库券持有占比绝大部分时间不超过1%,2012年初~2023年3月的中位数为0.4%,最高于2021年6月达到6.9%,2023年3月为1.8%。中资持有短期美债的占比偏低,或与中资更偏重于“持有到期”的美债投资策略有关。2013年12月~2023年3月,中资美债持有余额下降4000多亿美元,其中,中长期美债持有规模减少了4582亿美元,短期美国国库券持有规模增加了108亿美元。

近年中资美债持有减少不等同于抛售美债

根据TIC的存量和流量数据,2013年12月~2023年3月,中资持有美债余额减少4474亿美元,其中,净卖出中长期美债1706亿美元,净买入短期美国国库券108亿美元,合计净卖出美债1598亿美元,贡献了持有美债余额降幅的35.7%;负估值效应2876亿美元,贡献了持有美债余额降幅的64.3%。可见,中资持有美债余额减少是净减持与负估值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负估值效应贡献了总降幅的将近2/3。

按年度看,2015~2016年是中资持有美债余额下降的第一波高峰。两年间,中资持有美债余额减少1859亿美元。其中,净卖出中长期美债1771亿美元,净买入短期美国国库券29亿美元,合计净卖出美债1742亿美元,贡献了持有美债余额降幅的93.7%;负估值效应117亿美元,贡献了持有美债余额降幅的6.3%。可见,这波中资持有美债余额减少主要是因为净抛售美债。

但是,这不能简单等同于中国对外资产分散化配置的主动操作,而更多与中国境内外汇形势有关。当时,正值美联储退出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量化宽松,实施货币政策正常化操作,中国于2015年“8·11”汇改初期遭遇了“资本外流—储备下降—汇率贬值”的高烈度跨境资本流动冲击。2015~2016年,中国外汇储备余额累计减少8325亿美元,其中,交易引起的外汇储备减7910亿美元,汇率及资产价格变动引起的负估值效应达415亿美元。到2016年底,人民币汇率离破七仅一步之遥,外汇储备余额眼看也要破三万亿,市场开始激辩保汇率还是保储备。

中资持有美债余额下降的第二波高峰是2018~2022年。五年间,中资持有美债余额累计减少3179亿美元。其中,累计净卖出中长期美债1802亿美元,净买入短期美国国库券6亿美元,合计净卖出美债1796亿美元,贡献了持有美债余额降幅的56.5%;负估值效应1383亿美元,贡献了持有美债余额降幅的43.5%。这波中资持有美债余额下降也是净减持与负估值效应共同作用,净减持略占优势。

由于这一时期正值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严峻,中资抛售美债一定程度反映了降低对美国金融风险暴露的操作。同期,外国投资者累计净买入美债4148亿美元。当然,造成此种情形也不完全是这方面的原因。2018年以来中国一个重要的政策变迁是,2017年人民币汇率止跌企稳后,进入了有涨有跌、双向波动的新常态。央行回归汇率政策中性,基本退出了外汇市场常态干预,汇率政策灵活性增加。2018~2022年间,中国外汇储备余额累计减少123亿美元,其中,交易引起的外汇储备资产累计2695亿美元,负估值效应2817亿美元。但是,交易引起的外汇储备资产增加主要来自储备投资收益,而非外汇市场干预。同期,交易引起的外汇储备资产累计增加额远小于2009~2013年累计17678亿美元的规模。

随着外汇储备积累急剧放缓,中资官方对美债投资能力大幅减弱。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帮助中国真正减轻了对美元的过度依赖,相应的,美债也少了一个重要的资金供给方。试想,如果不是2019年8月份人民币破7之后,打开了汇率可上可下的弹性空间,过去三年,面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快进快出、大放大收,中国很可能又会被“剪羊毛”。

对于中国整体对美金融风险敞口要避免误判

如前所述,2013年12月~2023年3月,中国投资者累计抛售了近1600亿美元美债。但是,同期中国累计净增持了5232亿美元美国机构债、171亿美元美国企业债、2747亿美元在美上市外国债券和38亿美元在美上市外国公司股票,累计净减持美国上市公司股票38亿美元。前述合计,中国投资者对美证券投资净流入6489亿美元,相当于美方统计的对华商品贸易逆差的19.5%。

其中,2018年1月~2023年3月,中国投资者累计净减持美债1860亿美元,但累计净增持了4365亿美元美国机构债、149亿美元美国企业债、2361亿美元在美上市外国债券和67亿美元在美上市外国公司股票,累计净减持美国上市公司股票130亿美元。前述合计,中国投资者对美证券投资净流入4892亿美元,相当于美方统计的对华商品贸易逆差的27.1%,远高于2013年12月~2017年12月9.8%的水平。

也就是说,在中资持有美债余额减少的过程中,中资减持了美国国债,却增持了其他美国证券资产。而且,2018年(含)之后,中国对美商品贸易顺差转化为对美证券投资的比例较之前不降反升。这意味着,在官方减少外汇储备资产积累,“藏汇于民”的过程中,尽管官方减少了对美金融风险敞口,但民间依然加大了对美金融投资。

中方统计也印证了前述判断。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对外证券投资资产(分国别地区,不含官方外汇储备投资)统计,截至2022年底,中国对美证券投资资产余额2177亿美元,较2017年底增长了49.9%,美国稳居中国对外证券投资资产分布的第二大目的地。其中,对美股本证券投资资产余额1183亿美元,增长44.3%;对美债务证券投资资产余额994亿美元,增长57.1%。

但是,在稳步推进金融双向对外开放的背景下,过去五年,美国之于中国对外证券投资的重要性趋于降低。到2022年底,中国对外证券投资资产余额10335亿美元,较2017年底增长107.6%,其中对美证券投资资产占比21.1%,回落了8.1个百分点。同期,中国对外股本证券投资资产余额5902亿美元,增长94.4%,其中对美股本证券投资资产占比20.1%,回落了7.0个百分点;中国对外债务证券投资资产余额4433亿美元,增长128.3%,其中对美债务证券投资资产占比22.4%,回落了10.2个百分点。

如果拉长时间看,前述三项占比分别较2015年底回落了18.5%、16.5%和21.8个百分点,远高于过去五年的降幅。这表明“8·11”汇改以来,美国市场在中国对外证券投资地位下降的趋势更加明显,只是因为中国对外证券投资资产绝对规模增长较快,对美金融投资规模依然有所增加。相反,过去五年,中国内地对中国香港地区的前述三项占比分别上升了9.8、15.0和4.8个百分点,显示受益于两地各种互联互通的安排(如股票通、债券通、理财通、互换通等),香港地区在内地对外金融开放进程中依然是重要的“桥头堡”,稳居第一大目的地。

(作者系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hec

免责声明:陕西巨丰投资资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巨丰投顾")出品的所有内容、观点取决于市场上相关研究报告作者所知悉的各种市场环境因素及公司内在因素。盈利预测和目标价格的给予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前提条件,因此,投资者只有在了解相关标的在研究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础上,才可能对我们所表达的观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
巨丰投顾出品内容仅为对相关标的研究报告部分内容之引用或者复述,因受技术或其它客观条件所限无法同时完整提供各种观点形成所基于的假设及前提等相关信息,相关内容可能无法完整或准确表达相关研究报告的观点或意见,因而仅供投资者参考之用,投资者切勿依赖。任何人不应将巨丰投顾出品内容包含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作为其投资决策的依据,巨丰投顾发布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有可能因所基于的研究报告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巨丰投顾不承诺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所有巨丰投顾出品内容或发表观点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巨丰投顾出品内容信息或所表达的观点并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操作建议。
相关内容版权仅为我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

建议意见反馈 jiangy@jfinfo.com
相关文章
更多>>
大宗商品和A股走势背离的思考

当前国内对政策层面的担心逐渐减少,对后续政策催化仍有预期,但在房地产长期增长不足的大前提下,未来经济增长更多需要依靠消费和服务业。

证券要闻 2023-09-23 12:12
信达策略:ETF份额大增,私募仓位创年内新低

年初以来,截至8月底,股票型ETF基金份额累计增加3311.95亿份,是连续第14个月正增长,且单月增幅创2018年以来新高。

证券要闻 2023-09-23 12:08
民生策略:新秩序已然开启,寻找真正的红利股

年初至今,红利指数在主要指数中表现也仅次于微盘股指数,市场投资者对于红利策略的关注逐步上升。

证券要闻 2023-09-23 12:06
上证核心指数成份股公司业绩向好 相关产品“吸金”强劲受青睐

业内人士表示,相关产品颇受市场欢迎的原因或在于上证核心指数成份股公司2023年上半年业绩企稳态势愈加明确,市场信心得以提振。

证券要闻 2023-09-23 08:08
汽车轻量化需求高增 一体化压铸趋势渐明朗

在一体化压铸的技术浪潮下,相关产业链也在完善中。一体化压铸产业链的上游包括材料厂商、压铸设备等,中游则是压铸厂、压铸供应商,下游则对接整车厂。

证券要闻 2023-09-23 08:06
券商上半年经营情况:自营业务收入同比增74.08%成第一大收入来源

纵观行业整体业绩表现,券商自营业务大幅增长拉动行业业绩回升,并超经纪业务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同时,行业跨境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业务存续规模突破9000亿元,同比增长52%。

证券要闻 2023-09-23 08:04
小齿轮转动大世界 新能车与机器人驱动行业蝶变

齿轮行业具备重资产属性,历史估值偏低,随着新能源车和机器人带动行业高端化,估值中枢或将抬升。

证券要闻 2023-09-23 08:02
丝杠行业:高壁垒大空间,多企业布局加速国产替代

目前多家国内企业加速布局,国内加工工艺和技术提升背景下,产能逐步放量后有望充分受益。

证券要闻 2023-09-23 08:00
双节表现预计平稳 看好高端酒及区域酒核心资产

白酒作为经济强相关性板块,伴随重磅政策密集落地,浙商证券继续看好顺周期下的白酒板块配置机会。

证券要闻 2023-09-23 07:58
新房销售同比跌幅收窄 政策改善下市场有望筑底回稳

东兴证券认为重点布局一二线城市的优质房企将受益于一二线需求端政策的落地和城中村改造的加速推进。

证券要闻 2023-09-23 07:56
客户服务热线:4006-335-058举报投诉电话:010-83890552编辑部电话:4006335058
营业执照[916100006237502038]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91610000623750203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7003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01975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西高开 新出发 零字第391W号]
陕ICP备11010759号-2 陕西巨丰投资资讯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