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投资者对绿色投资的关注和重视程度逐步加深,ESG概念越发深入人心。那么什么是ESG呢?所谓ESG,就是环境Environment、社会责任Social responsibility和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的缩写。ESG是一种新兴的企业评价方式,与传统的财务指标不同,它从环境、社会绩效以及公司治理的角度来判断一家公司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履行社会责任的贡献,审视公司应对可能风险以及长期发展和绿色发展的能力,逐步成为投资机构考察相关标的的重要指标。
2006年,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PRI)报告中首次提出ESG投资理念。
随着发展至今,根据普华永道最新《2022年普华永道资产和财富演变进程》报告显示,ESG资产管理规模的增长速度将远高于资产和财富管理市场的整体增速——到2026年,全球资产管理公司的环境、社会和企业管治(ESG)相关资产管理规模(AuM)将从2021年的18.4万亿美元增加到33.9万亿美元,预计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12.9%,占全球资产管理规模总额的21.5%。
相较于欧美,中国的ESG相对起步较晚,但是发展确实非常迅速。
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企业对于“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的”的关注和需求也逐步提高,这与整体大趋势不谋而合。自从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后,中国绿色金融和ESG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那么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ESG投资能发挥什么作用呢?
其实,相比于传统的投资方法,ESG的一大显著特征是将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等非财务的因素引入投资决策流程中,使得公司评价和投资决策框架更加完成全面。所以,在更关注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非财务因素对投资结果的影响变得愈加重要,如果企业不重视ESG因素,可能会遭遇更大的投资风险,影响长期投资回报。例如,2015年大众汽车因“柴油门”(操纵柴油车通过排放测试)事件被处以274亿欧元罚款,就是环境因素的典型案例。将ESG因素纳入考量,有利于普通投资者从更多维度,更全面客观评估企业的可持续经营和发展能力,降低“踩雷“的风险,提高投资回报。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